•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!
  • 主页 > 名校名师 > 名师风采 > 齐鲁名校长 >
  • 齐鲁名校长——汤文江
    发布时间:2018-06-01 14:59          作者:admin          来源:山东省教师教育网         阅读:

    blob.png

    汤文江  石岛实验小学校长,齐鲁名校长培养人选,在《现代中小学教育》、《语文建设》等发表文章20余篇。他提出的“海文化·大教育”特色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具有较高知名度,先后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年会、儿童海洋教育论坛、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上做典型交流,办学经验被中央电视台、山东教育台等媒体报道。

    立足于校本教研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索

    “要获得个体的自由和解放,学校课程绝对不能局限于系统化的书本知识,而要关照个体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生活经验。”(平纳语)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,本身需要每一位课程实施者结合学生的经验和社区背景,创造性地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,通过对课程的自主设计,创造一种行动的课程,从而重建一种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。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最基层机构,我校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,吸纳最新科技成果和地方文化,初步形成了以“海洋科普”为主线,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。该课程凸现了“以校为本,自主实施”的设计特色,其关注的基本点是学校的发展,也就是教师的发展、课程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。

    一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,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

    任何课程改革若没有教师的理解与支持,就必定失败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综合实践活动由于活动形式的开放性、活动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活动结果的不可预见性,对教师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学科教学的素质要求。教师再也不能机械地重复教案,而需要对不断变化的情境作出及时的判断和回应;再也不能单一地承载和传授知识,而是参与、组织、协调具体的实践活动,与学生共同研究,共同成长;再也不能满足承担某一信息领域的“专家”,而需要具备自主获取信息、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。总之,在综合实践活动中,教师的创造能力、实践能力及教育机智将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彰显,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校本研究方式,让教师们转变观念,提高能力,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必备的人才保障。

    1.专家讲座。

    到现在为止,对于综合实践活动,还有很多教师很容易产生两种错误的思想倾向:一是将综合实践活动窄化为传统的活动课,也就是个别教师指导特长学生进行一些技艺性的训练;二是单纯地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某一学科的课外体验活动,只要按照教材所安排的主题操作就可以了。基于此,我们应该邀请专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与价值、评价与管理、目标与策略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,并解答教师在接受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,如综合实践活动与活动课有何区别和联系?它与语文、社会、科学等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又有哪些不同?为什么要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?……通过与专家的对话、交流,教师逐渐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有一个正确的感性认识。

    2.自我反思。

    反思是“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”。综合实践课程应该使自我反思贯穿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始终,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实践写出“教学一得”“教学反思”“学习笔记”等,并定期展开“学习交流”活动,以求对理论的感性理解在自我反思和智慧的碰撞中日益提升。

    3.专题研讨。

    综合实践活动既然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,学校就应因地制宜地对其课程内容、课程目标、课程实施策略进行整体思考、规划和设计,并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,我们称之为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》。课程实施前,学校要召开主题讨论会,介绍课程的设计意图和目标要求,让教师知道“做什么”“怎样做”,要在实践中反复地尝试、验证,使之不断丰富、完善。

    4.追踪指导。

    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本次课程改革增设的课程内容。对于课程实施者而言,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照搬,也没有统一的内容和策略参考,教师只能边培训,边研究、边探索。实验伊始,许多教师对这种新生事物感到无所适从,无能为力。为减少教师的工作量,避免走过多弯路,可以选择骨干教师作为 “指挥官”,让他们充当课程实施的先行者和引领者。“指挥官”要负责年级活动计划的制定、具体活动方案的设计等,他们所做的一点一滴都要与专家进行交流,达成共识。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实施,从主题的提出到成果的交流,“指挥官”要进行三次活动指导:①活动前指导,宣布活动任务,与实验教师一起商讨实施步骤;②活动中指导,了解各班的进展情况,确定各班的研究取向;③活动后指导,教给教师选择适宜的成果呈现形式,进行活动后的反思。

    点面结合、循序渐进的校本研究方式,才能使教师实实在在地认识和感受了综合实践活动课,他们必定会将这些理念、收获迁移到对学生主题研究的指导上,继而在尝试和体验的基础上有所感悟,有所创新。

    二、以课程的发展为本,开发并整合课程资源

    “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意味着课程权利的重新分配,意味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重组”。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》强调:学校要因地制宜、因时制宜,改变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做法,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(包括校内资源、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)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,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。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,构建起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。综合实践活动是经验型、发展型、开放型、实践型的课程,只有放在开放的、广阔的实施空间里,它才能焕发出课程的灵气和活力。立足于学生生活和课程发展两大制高点,我校着重开发了以下几种资源:

    1.人力资源。

    家长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,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,应该加以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运用。如我校所处社区有海洋与水产局、水产集团公司、中国检验检疫局、海军某部等与海洋研究、海洋资源有关的单位,70%的家长的工作与海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。家长们的生活经验和专业知识,会将学生带进平日里熟识而不熟知的领域,使学生从“不知”到“知”,从“知”到“想”,从“想”到“做”,再从“做”到“创造”。这一系列的知行过程,无不在扩大着学生的视野,丰富着学生的感受,提高着学生的能力。为揭开“宽心室的秘密”,组织同学经常到老人活动中心(也就是宽心室)与老渔民一道忆过去、说现在、谈未来,了解石岛渔业经济的兴衰史;为找到海洋资源枯竭的原因,组织同学则把海洋水产研究所的家长请到了课堂,一起探讨网扣、赤潮等专业性极强的海洋环保问题。

    家长们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知识上的传授和技术上的指导,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课程素材。贝雕小组种类繁多、式样奇特的贝壳,是水产集团的家长远洋捕捞时收集的;标本小组需要稀奇珍贵的鱼类资料,是外地出差的家长想方设法从出版社买来的。我们欣喜地看到,借家长的力量可以有效地弥补学校资源和教学的不足,拓宽学生无限发展与创造的空间,从而减少理想课程与实施课程之间的落差,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、积极性、创造性的增值。

    2.社区资源。

    作为闻名遐尔的渔业大镇——石岛素以广阔丰厚的海洋资源和源远流长的海俗文化而著称。尤其是近几年,随着渔民节、海博会、国际海洋科技研讨会的陆续召开,石岛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科技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并逐步与现代化、国际化接轨。我们觉得这一海洋文化特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丰富资源,是素质教育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文化土壤。我们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,在石岛渔港建立了以“人与自然”“人与生活”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校外实践基地——小海螺研究滩,力求让学生从小了解海洋、热爱海洋,逐步增强海洋国土、海洋资源、海洋环保、海洋权益等意识。

    开发和利用民俗节日资源,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,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。每年谷雨,我们都组织一次“爱我家乡”活动。每到这时,学生们总是兴致勃勃地走街串户,调查走访,了解石岛的风土民情,传统文化。于是,有的学生懂得了为什么要“祭海”,有的学生考察了海神庙的由来,还有的学生知道了天后宫背后的故事。在国际海洋科技研讨会到来之际,我们又发出了“为海洋出一份力”的号召。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,学生为石岛拥有如此灿烂悠久的海俗文化而骄傲,从而下意识地升腾起一种责任心。

    3.网络资源。

   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,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。我们组织教师把从各方面搜集的资料输入网络平台,建立系统的海洋科普资源库,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,增强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。我们设置学校网站网上论坛,让师生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探究成果,进行必要的探讨与争论。

    需要指出的是,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学生的个人、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。因此,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必须将人力、社会、自然、网络等各类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,才能满足学生个性的整体发展。如在探究《揭开谷雨节的秘密》主题时,教师需要开发网络资源,让学生学会搜索谷雨节的相关信息;需要开发社区资源,让学生到渔民家体验节日的风俗和氛围;需要开发人力资源,让学生走亲访友了解谷雨节背后的故事等等。

    三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,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

   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认为:“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,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!”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立足点是学生的发展。要点燃学生自主发展的火把,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泯灭的。具体表现在:

    (一)活动主题的选定上

    1.体现特色——定好框架,选择主题。

   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层次过低,他们很难确切地知道自己成长需要什么,乃至自己喜爱什么。因此,我们紧紧抓住“海洋科普”这一办学特色,以“人与自然”“人与社会”为线索,在海洋资源,海洋环保,海洋文化,海洋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海洋经济与人类的关系,海洋自然现象六大研究领域中,分年级设计了几十个参考主题。

    参考主题的呈现活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,他们从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切入,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主题,像“海鲜营养包”“渔市的变迁”“小鱼的秘密”等等。这些活动主题在名字的处理上,追求鲜活、富有童趣,体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;在研究的内容上,涵盖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定的四大领域:研究性学习、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、劳动与技术教育、信息技术教育,并把它们有机地统整起来。以《我与舰船同行》研究性学习为例,学生要了解舰船的相关信息(如种类、样子、功能等),要到社区基地去参观、访问,要插上想象的翅膀,动手制作舰船模型、设计舰船图纸为国防工作添砖加瓦。这样较好地把四大指定领域结合起来,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。

    2.着眼生活——回归经验,发现主题。

    教师提供选择的主题多,并不代表选择的自由,学生主体地位仍然没有凸显,问题意识也依然没有孕育的空间,因此,光定好框架供学生选择是远远不够的。诚如雅斯贝尔斯所说:“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。”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,善于观察,勤于思考,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主题。如有的同学在参观亲戚的牡蛎养殖场时发现,工作人员将没有成熟的牡蛎打捞上来,运往其他海域进行养殖,这是为什么呢?于是他便确立了《牡蛎的成长旅行》这一研究主题;还有的同学在购物经历中发现渔市上裙带的价钱一般在1元五左右,而到了超市,它便摇身一变,涨到3-5元,落差为什么如此之大?带着这个疑问他与小组成员共同确立了《精品海鲜的价值》这一研究主题。由此可见,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的主题既有价值,又符合了他的兴趣和心理,这不正是我们所渴求的么?

    3.立足兴趣——创设情境,创生主题。

    教师要适时把握学生的兴趣点,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,引导他们挖掘主题,进行深层次的研究。在一次问卷调查中,教师发现本班同学对“海鲜中毒事件”十分感兴趣。第二天,她故意迟到了十分钟,当告知学生自己可能因为吃了海鲜而上吐下泻时,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:有的说可能是海味不新鲜,有的说可能是吃了海鲜身上有毒的部分,还有的告诉老师吃一点大蒜就好了……见时机成熟,教师因势利导:同学们,你们想知道哪些海鲜身上有毒素吗?你们想知道哪些食物可以解毒吗?你们想知道海鲜中毒后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吗?从今天起,我们的“绿色诊室”就正式挂牌营业了,你们想做哪一科室的主治大夫呢?看来,丝丝入扣的教学情境,步步悬念的一串问题,确实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,进而创生出反映生活世界的研究主题。

    (二)活动过程的协调上

    ——协调好教师之间的关系。教师的个体作用终究有限,只有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才能实现知识互补,因此教师要学会与其他教师相互联合、共同协作、互相帮助,施展集体的教学智慧,创造性地开展对学生的指导工作。

    ——协调好主题研究进程。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坚持深度探究的原则,而且伴随活动的深入也会生发新的活动内容。然而对有待深入或可以生成新课程的关节点,学生常常意识不到或者因为感觉特别困难而被放弃,所以在这些关节点上特别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机智,采用合适的方法把课题引向深入。

    ——协调好自主探究与技能传授的关系。倡导学生亲历实践,自主探究并不代表彻底摒弃知识与方法的传授。因为有些实践技术是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经常使用且必须掌握的,如调查、访问、分析、统计、上网等,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点和帮助,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,使它们在不断练习、应用的过程中内化为学生终身受用的技能。

    (三)活动成果的延伸上

    爱因斯坦说:“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,因为知识是有限的,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。”在主题延伸阶段,教师要指导学生设计科技小制作、科学小设想、科学想象画等创意活动,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。如在《石岛港的海域污染》主题延伸阶段,学生用夸张的漫画来表现石岛港污染现状,发出“救救大海”强烈号召;还有的学生设计了一艘“垃圾回收船”,这艘船不仅能够吸食海面上漂浮的垃圾,而且具有分离功能,将可塑和不可塑性垃圾自然归类……当然,活动成果的延伸还涉及到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宣传活动、社区义务劳动等。

  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领域,它的运行模式是多种多样的,课程内容是丰富多彩的,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挖掘、开发、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,给儿童创造广阔的,令生命自由生长的空间。我们坚信,只要以开放教育的思想,创新教育的理念,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,它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,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。  

     


  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